防灾减灾工程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防灾减灾工程(2)

来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12日 12:24: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了以上比较热门的领域外,还有社会统计等几个领域。 但是,随着学科发展的健全,目前美国统计专业的分支除生物统计外,划分的也并不明显,反而

除了以上比较热门的领域外,还有社会统计等几个领域。 但是,随着学科发展的健全,目前美国统计专业的分支除生物统计外,划分的也并不明显,反而学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明显,统计与学校的其他各个分支

系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个别关心重点已用加粗处理,希望可以帮到你)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点个赞或者关注也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10公里跑鞋推荐前十名?

10公里的长度,一般情况下就是我们跑步的最长距离了,而如果经常跑十公里的跑友么,还要注重跑鞋的选择哦。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款款十公里跑鞋,缓震、稳定、支撑都是杠杠的!

第一双、Kayano 24

对于Asics家有些了解的朋友看到是kayano 24,心中肯定奇怪。虽然kayano 24的确是一双好跑鞋,可为什么不说25呢?明明25才是目前Asics的最强跑鞋。对此我想说,可以有,但是没必要。

相对于25来说,24虽然性能上确实略逊一筹,但是它放在两年前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跑鞋。不管是GEL的缓震,还是Flytefoam自身的耐久以及其他各种经过I.G.S.认证的综合实力。不管是支撑,缓震还是回弹,kayano 24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跑步需求了(甚至还会超过)。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双依旧可以名列顶级跑鞋的24,售价还比25更便宜呢。

第二双、Epic react

Nike的react材料具备轻量回弹的特性,epic react这一款鞋的自重也被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里,也可以被称为是一双轻量级的跑鞋。

react不仅拥有良好的回弹和优秀的重量优势,同时它的缓震效果以及脚感也相当不错,感觉活力十足。较长时间的运动,react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应当也是非常不错的。

第三双、NB 1080v9

和Asics一样,NB也是世界四大跑鞋之一,不过他却是四大跑鞋中的颜值巅峰。NB的1080v9,应当是NB众多跑鞋中比较受欢迎的一款了。甚至很多人第一次达到自己X公里跑步目标,都穿着1080v9的。

Fresh foam在1080v9上用料特别足,一眼就能看到那高高隆起的中底。虽然中底加厚了,但是整双鞋的重量却要比前代更轻了。而且伴随着一些其他的结构设计,更加加强了1080v9的稳定能力。

第四双、Mizuno wave Sonic

这一双美津浓的wave跑鞋,在个人看来是相当适合一些会坚持跑步但是不会跑特别远的。如果你平时跑步不会超过5公里,那么sonic应该对你来说性价比非常高。

sonic虽然鞋身在跑鞋中属于略重的一类,但是他的缓冲能力相当不错。wave片天生在缓震方面就有下限优势,对于一些大体重跑者而言更加友好。X10的耐磨橡胶也有非常不错的抓地力,U4IcX中底也能提供良好的缓震回弹辅助。最主要的是,这样一双功能优良的机械减震跑鞋,售价非常之低。

福州大学福清分校体育专业怎么样?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三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百校工程”项目、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111计划”、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14个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拥有国内桥梁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以及泉州泉港、晋江等多个校区,占地7000余亩;办学主于福州旗山校区;图书馆藏书344万余册,电子图书376万册;设有21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2][3][4][5][6][7][8][9][10][11][12]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4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主管部门 福建省政府 学校官网 http://www.fzu.edu.cn 中文名 福州大学 知名校友 王钦敏 梁绮萍 洪茂椿 林惠民 魏可镁 校史沿革 福州大学创办于1958年,校园座落在福州市西郊闽江之滨。福州大学坚持理工结合和多学科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厦门大学部分专业和专门化为基础,设立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无线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采矿冶金工程等9个系,分设数学、计算数学、物理学、无线电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铸造、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无机物工学、基本有机合成、工业企业电气化、力学、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等17个专业。 福州大学创始人之一卢嘉锡院士 ,福州大学压缩规模,调整合并科系,全校保留5个系、10个专业。 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 1970年,华侨大学的土木建筑工程系并入福州大学,新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工程、道路与桥梁3个专业;以原福建师范学院数学、物理两系为基础,增办教育系,设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同时恢复矿冶系。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 1973年,福建师范学院恢复,改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教育系全部移交福建师范大学。 1978年,华侨大学恢复,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的一部分转到华侨大学,另一部分仍留该校,维持原建制。 1978年,创办轻工系,设置轻工机械、食品工艺和食品包装3个专业; 1982年,增设工业管理系,下设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和工业企业管理专业。 1982年,成立福州大学夜大学。 1983年,增设财经学院,设会计、计划统计、商业经济3个系,并把工业管理系并入财经学院。 共19张 福州大学 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分别与国家电力部、煤炭部实行联合办学和长期协作办学。学校受省、部双重领导。 1997年12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1]。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14] 2011年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15] 201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月,获批成为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16][17]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8] 2016年8月,福州大学光催化团队申报的2016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创新引智基地”通过国家外专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并予以立项。[2] 2017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新建基地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研究,批准福州大学“绿色石油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21个引智基地作为建设项目予以立项,这是福州大学第二次入选“111计划”。[3]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福州大学入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 2018年3月,福州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决定“十三五”期间新增一批共建高校,福州大学入选。10月23日,福建省首家双授学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州大学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在旗山校区图书馆博学厅举行揭牌成立仪式。[12][19][20]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1]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设有84个本科专业。[6] 学院专业一览: 学院 专业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车辆工程 展开全部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结构工程)、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22]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夜景 学校共有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22个工程领域)[6]。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 化学(自定)[4]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6个) 土木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23]、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26个) 化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地理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法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旗山校区-东门 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 环境光催化创新平台、节能环保工业催化创新平台、信息显示与信息处理创新平台、可持续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创新平台、能源光催化[7] 专业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工程硕士(含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物流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等22个工程领域)、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社会工作、艺术、翻译、会计、工程管理 共4张 学校建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 数学、化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点 应用经济学、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力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管理、建筑学、矿业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设计学等 学科评估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福州大学参评学科得分与排名位次如下:[8]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位次百分位 1 10386 福州大学 0703 化学 A- 5%~10% 2 10386 福州大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B+ 10%~20% 3 10386 福州大学 1202 工商管理 B+ 10%~20% 展开全部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共有教职工3161人,专任教师2050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0人次(国家级人才72人次、省级人才258人次):院士13人(含12名特聘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各类人选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支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6] 院士: 王钦敏(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付贤智(工程院院士、光催化领域的知名学者)、吴新涛(科学院院士)。 教学建设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公开课、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135项国际奖,1141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5金9银3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6]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化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2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践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企业经济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理科基地教学团队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学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陶瓷工艺学、电器理论基础、地下结构数值计算方法、市场营销学、财务报表编制、《孙子兵法》鉴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国家精品课程:结构化学、会计学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 国家级公开课:物理照亮世界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学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结构化学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 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流管理、金融学、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等 省级教学团队:工程训练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基础教学团队、福建省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财务与会计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等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车辆工程、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金融学等 省级精品课程:电力工程基础、食品分析、陶瓷工艺学、基础写作、液压与气动传动、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商务管理、国际金融学、政府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中计财务会计、大学英语、英语专业“精读”、英语专业“翻译”、建筑史、基础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材料分析方法、生化分离工程、工程力学、大学基础化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大学物理实验、理论与“”重要思想概论、桥梁工程、化工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大学物理、机械设计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装备设计制造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艺术创意与制作实验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福建省应用复合型法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地理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水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分析化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 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勘测与规划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工程实践的计算机大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非工科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创业实验为驱动的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电气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与企业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土木工程)、厦门厦工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电机电器)[9][10][24][25][26][27][28][29][30][31][32][33]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2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6][34] 科研机构 级别 机构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桥梁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展开全部 科研成果 2016年至2019年5月,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3959项,科研经费超过14.8亿元,其中,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480项,横向合作经费实际到校7.16亿元。 共20张 福州大学校园风光(一) 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88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5006篇。 学校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高校。[6]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8年初,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34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404种,期刊合订本283860册。电子图书36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4种,自建特色数据库7个。馆内大型检索工具收集比较齐全,其中《化学文摘》、《工程索引》等收集齐全,成为福建省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中心。[37] 共2张 图书馆 2007年3月13日,福州大学图书馆获得教育部授权,成为具有部级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即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22)[37]。 学术刊物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是由福州大学主管、主办,《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现为双月刊(双月28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怡山校区--夜幕中的子兴教学楼 是《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收录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还被《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并上网。学报不仅被国内众多文摘类期刊收录转载,还被国外《化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美国)、《文摘杂志》(俄罗斯)、《数学文摘》(德国)所收录转载。 学报在历次福建省高校学报评比中都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历次评比中,获奖等级逐次提高,分别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2006、2008、2010、2012年,连续四次荣获“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38]。 学术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学、天津大学和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等建立了协作关系;与境外49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旗山校区图书馆夜景 学校是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近30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海外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学校现为闽台合作办学国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单位。[6]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郭沫若先生为福州大学所题词 校徽中“福”字吉庆祥和,学位帽为高等教育之象征,二者结合构思巧妙。以“福”字为主体的校标图案突破传统篆字设计模式,阴阳和谐,疏密得宜,端庄典雅,醒目大方,宛如一位温文尔雅的饱学之士。校徽采用单色 —— 红色,吉祥、热情、醒目。[39] 校训 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中庸》) 博学远(笃)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校歌 福州大学校歌 作曲:李式耀;作词:齐商 社团组织 科技类 学术类 公益类 艺术类 IT地带 钟声文学社 就业力训练俱乐部 摇滚协会 音响爱好者协会 大学生法律援助协会 爱心社 Englishclub 展开全部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福州大学现任领导[40] 党委副书记、校长 付贤智 党委书记 陈永正 党委副书记 林生 展开全部 历任校长 任职时间 姓名 任职时间 姓名 任职时间 姓名 1958年—1978年 贾久民 1978年—1983年 皇甫琳 1981年—2001年 卢嘉锡(名誉校长) 1983年—1992年 黄金陵 1992年—1999年 钱匡武 1999年—2002年 魏可镁 展开全部 杰出校友 校友会网2018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00强中,福州大学校友捐赠2.72亿,排名第24位。[41] 姓名 简介 魏可镁 工程院院士,工业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新涛 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家,1966年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林惠民 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家,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展开全部 校区分布 校区名 地址 校区功能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即“新校区”) 福州市闽侯县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福州大学办学主体 福州大学怡山校区(即“老校区”) 福州市鼓楼区工业路50号 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型硕士办学点以及空间信息中心,测试中心等。福大至诚学院(独立学院)办学主体

文章来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fzjzgcxb.cn/zonghexinwen/2022/1212/1108.html



上一篇:防灾减灾工程会议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防灾减灾
下一篇:加入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是一种什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投稿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版面费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