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四川打造全民防灾减灾体系 筑牢防治(2)

来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1日 10:50: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与预案管理处,承担着全省应对重大及以上灾害指挥部现场指挥的组织、协调、保障工作。作为处室的一员,吕红志全程参与协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与预案管理处,承担着全省应对重大及以上灾害指挥部现场指挥的组织、协调、保障工作。作为处室的一员,吕红志全程参与协调了平武县那场救援。他说:“当天的气象条件一直不好,直升机的飞行条件要求很高,救援本身冒着很大的风险!但我们一定要转运伤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所幸,经过协调和准备,成功实现救援。”

救援直升机紧急驰援绵阳市平武县,转移受灾群众。视频截图

“作为应急管理厅的‘中枢神经系统',针对每一种灾害事故,指挥中心都有清单化、流程化、模块化的实战处置流程。针对具体的灾害,每一个岗位要做什么,都清晰地列出来,严格执行、动态应变。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险情,及时妥善处置。”四川省应急厅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田涛说,平时有序可靠,关键时刻才顶得上。

今年6月1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芦山中学学生迅速躲在课桌下避险,随后在老师组织下有序撤退。这次地震中,当地多所学校师生有序避险撤离的视频在全网爆火,“教科书式”避险被网友称赞。

“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依托辖区消防力量,我们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把地震、暴雨、雷电、火灾以及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电、用气、用火等防灾应急知识作为宣传重点,向辖区居民普及灾害科普知识、避灾技巧、救护常识等,激发群众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的兴趣。”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莲桂西路社区是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该社区居委会原主任肖红伟看来,宣传和演练应常抓不懈。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立即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灾害二级应急响应,省领导迅速带领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调集武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省级救援队伍、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伍、民兵等救援力量7400余人全力抗震救灾;组织县乡村干部,全覆盖开展搜救排查,成功营救被困群众26人,紧急转移人,紧急转移安置人。

为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四川积极探索“群专结合”的防灾模式,着力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应急演练,十年来,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韧性”不断增强,打造出具有四川特色的全民减灾模式,筑牢了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

据悉,截至目前,四川在库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5万余处,分布在全省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全省共有3万余名地质灾害监测员,他们和罗纯伦一样,为“保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年7月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项脚乡项脚沟突发泥石流,251户1042名群众成功避险。这,是“群专结合”防灾的一次典型案例。

泸州市古蔺县椒园镇玉河村灾害信息员罗纯伦(左)。王晓兵摄

鲜圣认为,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才能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加强农村地区的防汛、防雷、防震等知识宣传,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灾害信息员在灾害知识宣传、灾情报送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通“最后一公里”,把灾害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四川省减灾中心主任鲜圣曾参与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又和同事亲身参与了全省减灾防灾的相关工作。在他看来,“和汶川地震时相比,无论是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还是应急装备、救援队伍的建设,我们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同时,马志刚也表示,四川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还呈现较强的动态性、隐蔽性、突发性。因此,四川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坚决落实“以防为主”的防灾理念,试点推进基于“空天地”多手段融合的隐患识别,联合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开展会商调度,强化多层级监测预警,“严格落实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在灾害可能发生前‘抢跑',尽最大努力把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基层干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顶得上,有许多感人的事迹。”今年8月18日,省长黄强在“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四川省坚持“预防为主”,竭尽全力“保安全”,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强化气象短临预报预警和实战演练,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

“围绕地震、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等‘全灾种'应急应对工作,我们修订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条件、细化应对处置措施,形成了流程化、模块化、清单化的值守应急模式。”应急指挥中心三级主任科员文稳说,2018年11月,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成立后,迅速组建了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由厅领导带头值班,应急中心指挥长和值班人员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在岗的值守制度。为了每一次突发都能做到快速响应、忙中有序,指挥中心所有岗位均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全省各地一旦有突发灾害事故,都会第一时间上报到指挥中心。

文章来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fzjzgcxb.cn/zonghexinwen/2022/0901/1105.html



上一篇:为防灾“打预防针”河南接连出台防灾减灾新举
下一篇:防灾减灾工程期刊网站(减灾期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投稿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版面费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